南柯子 示众 金莲正宗记卷五

:
地肺重阳子,昆仑太古仙。二人结约未生前。托居凡世,飞下大罗天。共阐玄元教,行藏度有缘。奈何不悟似流泉。别后相逢,再约一千年。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

郝大通

郝大通(公元1149--1212)名璘,字太古,号恬然子,又号广宁子,自称太古道人,法名大通。宁海(今山东牟平)人。自幼通读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、《列子》,犹喜《易经》,洞晓阴阳、律历、卜筮之术。不慕荣仕,禀性颖异,厌纷华而慕淡雅,渐隐以卜筮自晦。金大定七年(公元1167年)(一说大定八年,公元1168)皈依全真教,大定十五年于沃州行乞时突有所悟,于桥下苦修六年,人称“不语先生”。九转功成后,往北传教。 3篇诗文

猜你喜欢

秋怀

:
凉叶萧萧散雨声,虚堂淅淅掩霜清。
黄华自与西风约,白发先从远客生。
吟似候虫秋更苦,梦和寒鹊夜频惊。
何时石岭关山路,一望家山眼暂明?

凉叶萧萧散雨声,虚堂淅淅掩霜清。
一片片寒叶轻轻地飘洒,就像是传来沙沙的雨声;虚寂的厅堂秋风淅淅,遍地铺盖着露冷霜清。

黄华自与西风约,白发先从远客生。
门外,黄菊依旧与西风相约而至;屋里,白发已先为远客伴愁而生。

吟似候虫秋更苦,梦和寒鹊夜频惊。
我好比知时应节的鸣虫,吟唱之声逢秋更苦;我又似是孤栖寒枝的乌鹊,怀乡之梦入夜屡惊。

何时石岭关山路,一望家山眼暂明?
石岭关山的小路呵,何时才能够再次登临;望一眼家乡的山水呵,我的双眼顿时闪耀出喜悦的光芒?

凉叶萧萧散雨声,虚堂淅(xī)淅掩霜清。
凉叶:在寒风中的树叶。萧萧:落叶声。散:散播﹑散发。雨声:指落叶声像雨声一样。淅淅:风声。掩霜清:即掩于霜清,意思是被清冷的秋霜遮盖着。掩,铺散,遮盖。

黄华自与西风约,白发先从远客生。
黄华:指菊花。华,同“花”。远客:远离家乡的客子。

吟似候虫秋更苦,梦和寒鹊(què)夜频惊。
候虫:随季节而生或发鸣声的昆虫,如秋天的蟋蟀等。黄庭坚《胡宗元诗集序》说:“候虫之声,则末世诗人之言似之。”

何时石岭关山路,一望家山眼暂(zàn)明?
眼暂明:指因喜悦而眼神顿时明亮起来。暂:顿时。

凉叶萧萧散雨声,虚堂淅淅掩霜清。
黄华自与西风约,白发先从远客生。
吟似候虫秋更苦,梦和寒鹊夜频惊。
何时石岭关山路,一望家山眼暂明?
  金宣宗兴定二年(1218),诗人从三乡镇移居登封,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。然而,战争的形势却日趋险恶。当年九月,蒙军主帅木华华黎集结大军,包围了太原,并攻破了濠垣,诗人面对破碎的山河,怀旧沦陷的故乡,心中抑郁难平。在这首诗中,诗人以候虫和寒鹊自喻,抒发了流落他乡的凄凉苦闷和对于家乡的殷切怀念。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

清平乐·太山上作

:
江山残照,落落舒清眺。涧壑风来号万窍,尽入长松悲啸。
井蛙瀚海云涛,醯鸡日远天高。醉眼千峰顶上,世间多少秋毫!

江山残照,落落舒清眺。涧壑风来号万窍,尽入长松悲啸。
放眼远望,江山映一抹残阳。分明莽莽苍苍。深涧幽壑风来,万千孔穴呜呜作响,汇入松涛声悲壮。

井蛙瀚海云涛,醯鸡日远天高。醉眼千峰顶上,世间多少秋毫!
如井蛙面临大海云涛观赏,似醯鸡看到了日远天长。在这千峰顶上,醉眼朦胧微张;见世间多少事务,原来不过与秋毫相当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陈器之.《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 下册》:湖南人民出版社,1998.09:第1243页

江山残照,落落舒清眺。涧(jiàn)(hè)风来号万窍,尽入长松悲啸。
词作于金亡后二年(1236),时作者与友人游泰山。太山,即泰山。

井蛙瀚(hàn)海云涛,醯(xī)鸡日远天高。醉眼千峰顶上,世间多少秋毫!
井蛙:作者谦称。井底之蛙,由于受的狭小环境的局限,不知道有个大海,因此也不可能去谈论大海。醯鸡:醋瓮中一种小虫(即蠛蠓)瓮子有盖盖着,不见天日;一旦揭去盖子,它就见到天了,为词人谦称

参考资料:

1、 陈器之.《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 下册》:湖南人民出版社,1998.09:第1243页
江山残照,落落舒清眺。涧壑风来号万窍,眺入长松悲啸。
井蛙瀚海云涛,醯鸡日远天高。醉眼千峰顶上,世间多少秋毫!

  词为登眺之作,上片写登高所见、所闻,下片写登泰山而产生的自我渺小之感。词中,景象苍莽,境界阔大,充满着对人间伟观的赞叹,也表现了词人开阔的胸怀襟度。同时,“江山残照”之景其字面组合,及“悲啸”、“醉眼”等,也隐藏着词人的家国之痛。

  江山残照,落落舒清眺——落落:清晰的样子。清眺:开阔而清晰的视野。这两句是说在泰山顶上,夕阳馀晖映照下的无限江山,苍莽辽阔,可以极目四望,眺情展开视野。在壮美的景色中,词人胸怀也因之宽广,不禁忘却了烦恼与哀痛,陶醉于大自然的造化之中。这两句写景峭拔雄健,气度恢弘,渲染了苍凉旷荡的氛围。“落落舒清眺”受杜甫《次空灵岸》诗“落落展清眺”之影响,但易“展”为“舒”,不仅是平仄格律的要求,而且突出了心情之舒畅和意境之清远。

  涧壑风来号万窍,眺人长松悲啸——涧壑:山的沟谷。窍:孔洞。涧壑风来,山鸣应,松林也在风中怒吼悲鸣,林涛奔涌。这两句没有继续写视觉所见,而是转入对听觉形象的描写,在极短的篇幅里面,描写极其丰富的内容,使读者对泰山有了一个立体的多维印象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夫大块噫气,其名为风。是唯无作,作则万窍怒号。”这两句便是由此脱胎而出。其一从山谷中写风,一从松林问写风。风不可见,借物而知,一“号”一“啸”,极为雄壮,富于表现力。“入”字将谷中风和松问风自然完美地连在一起,动感十足。“悲”字又具有词人的主观色彩,同时开启后片的抒情。

  井蛙瀚海云涛,醯鸡日远天高——《孟子·眺心上》说,孔子“登泰山而小天下”。泰山以其高耸特立,视野开阔,历来为登临的人们所赞叹。词人登泰山而纵览,自比于井蛙见到波涛如云,醯鸡见到天高日远,大开了眼界。“井蛙”出于《庄子·秋水》:“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,拘于虚也。”井底之蛙,由于受所处狭小环境的局限,不知道有个大海,因此也不可能去谈论大海。词中以井蛙与瀚海、云涛并列,不用动词连接,只是把几个小大悬殊的事物放在一起,形成鲜明的对比,自然发展了原出典的意思。“醯(xi)鸡”见《庄子·田子方》篇,写孔子求见老聃问道后,出来告诉颜回说:“丘之于道也,其犹醯鸡欤!微(没有)夫子(指老聃)之发吾覆也,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。”醯鸡是醋瓮中的蠛蠓(一种小虫),瓮有盖子盖着,不见天日;一旦揭去盖子(发覆),它就见到天了。词人登上泰山,也有这种感受。

  醉眼千峰顶上,世间多少秋毫——秋毫:鸟兽之毛至秋更生,细而末锐,谓之秋毫。比喻事物之微细。作者为眼前的奇妙景象所陶醉,站在干峰顶上,在大自然奇景中,领悟到了人世万物如秋毫之末,都微不足道,顿时忘却了各种烦恼与哀愁。“醉”字用得极其生动传神,不仅是酒醉,泰山的壮景更使词人陶醉。而醉眼迷蒙的词人形象,也正与壮景相融。

  全词短短八句,四处化用《庄子》中的语句,却不向老庄思想中讨生活,中间也并非枯燥说理,而是以形象语抒发情怀,风格清脚沉郁,显得自然而精炼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元好问著.《元好问集》:三晋出版社,2008.8:第142页2、 林力 肖剑主编,.《宋词鉴赏大典 (上、中、下卷)》:长征出版社,1999年11月第1版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

论诗三十首·其八

:
沈宋横驰翰墨场,风流初不废齐梁。
论功若准平吴例,合着黄金铸子昂。

沈宋横驰翰墨场,风流初不废齐梁。
沈宋驰骋在初唐的诗坛墨场,文彩风流,倒也没有尽废华美的齐梁。

论功若准平吴例,合着黄金铸子昂。
若是效仿越王平吴般论功行赏,应该铸造陈子昂的金像。

沈宋横驰翰(hàn)墨场,风流初不废齐梁。
沈宋:唐初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。翰墨场:指诗坛。齐梁:指南北朝时齐朝和梁朝的绮靡诗风。

论功若准平吴例,合着黄金铸子昂。
准:按照,仿效。平吴例:春秋时,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,辞官隐于五湖。越王命人用金铸范蠡之像,置于座侧,加以礼拜。子昂:陈子昂,字伯玉,初唐诗人,崇尚汉魏风骨,鄙弃齐梁绮靡诗风,诗作清新自然,不事雕饰,盛唐诗人多受其影响。

沈宋横驰翰墨场,风流初不废齐梁。
论功若准平吴例,合着黄金铸子昂。

  这首诗评论了初唐诗人沈佺期、宋之问、陈子昂。初唐诗坛基本是南朝形式主义文学的延续,宫体诗充斥诗坛,文风绮靡纤弱。沈佺期、宋之问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,确立了律诗的形式,驰名一时,对唐代近体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。元好问肯定了他们的贡献和影响(“横驰翰墨场”),但也批评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仍然没有摆脱齐梁诗风。

  元好问认为,开唐诗一代新风的诗人是陈子昂。陈子昂复归风雅兴寄,高倡汉魏风骨,上接建安传统,以其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,终于廓清了初唐半个时纪齐梁余风的影响,迎来了以“风骨”、“气象”著称的盛唐诗歌创作高潮。他的“兴寄”、“风骨”理论成为后人反对形式主义柔靡诗风的理论武器。因此,元好问充分肯定了陈子昂的历史功绩,并将其革新文风与范蠡的平吴事业相提并论,认为也应为陈子昂铸像,以表其功。
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

论诗三十首·其四

:
一语天然万古新,豪华落尽见真淳。
南窗白日羲皇上,未害渊明是晋人。

一语天然万古新,豪华落尽见真淳。
陶渊明的语言平淡、自然天成,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,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,令人读来万古常新。

南窗白日羲皇上,未害渊明是晋人。
陶渊明自谓自己是上古时代的人,但并未妨碍他仍然是个晋人。

一语天然万古新,豪华落尽见真淳(chún)
天然:形容诗的语言平易,自然天真。豪华:指华丽的词藻。真淳:真实淳朴。

南窗白日羲(xī)皇上,未害渊明是晋人。
羲皇上:羲皇上人,指上古时代的人。

一语天然万古新,豪华落尽见真淳。
南窗白日羲皇上,未害渊明是晋人。
  这首诗是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明。出于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、矫揉造作诗风的反感,元好问评论晋代诗人陶渊明时前两句说:“一语天然万古新,豪华落尽见真淳。”元好问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,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。陶渊明的诗句自然质朴不假修饰,剥尽铅华腻粉,独见真率之情志,具有真淳隽永、万古常新的永恒魅力,是元好问心仪的诗的最高境界。如陶渊明的《饮酒》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、《归田园居》等都体现了陶渊明崇尚自然的人生旨趣和艺术特征。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

乌夜啼·离恨远萦杨柳

:
离恨远萦杨柳,梦魂长绕梨花。青衫记得章台月,归路玉鞭斜。
翠镜啼痕印袖,红墙醉墨笼纱。相逢不尽平生事,春思入琵琶。

离恨远萦杨柳,梦魂长绕梨花。青衫记得章台月,归路玉鞭斜。
离恨啊常常萦绕在分手的杨柳前,梦魂啊总是忘不了美人庭院中那雪白的梨花,记得自己官微职冷时身穿青衫妓院中曾得到她的赏识,一直玩到月色西斜才跨马沿着归路返家。

翠镜啼痕印袖,红墙醉墨笼纱。相逢不尽平生事,春思入琵琶。
美人啊常常在翠镜中照着自己憔悴的颜容,两袖上沾满了相思啼哭的泪花,当年醉后舞墨题诗红墙之上,美女仿效前人在题诗的壁上笼上碧纱。今日重新相逢说不尽平生心事,无限情思全都凝聚在传情的琵琶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唐圭璋等著,唐宋词鉴赏辞典.南宋、辽、金,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8年08月第1版,第2399页2、 郭彦全编著,历代词今译,中国书店,2000.1,第416页

离恨远萦(yíng)杨柳,梦魂长绕梨花。青衫记得章台月,归路玉鞭(biān)斜。
章台:本为战国时秦国宫名。汉代在此台下有章台街,张敞曾走马过此街。唐人许尧佐有《章台柳传》,后人便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处。玉鞭斜:这里指月色西斜才策马回家。

翠镜啼痕印袖,红墙醉墨笼(lóng)(shā)。相逢不尽平生事,春思入琵(pí)(pá)
啼:啼哭。醉墨笼纱:此用“碧纱笼”故事。唐代王播少孤贫,寄居扬州惠昭寺木兰院,为诸僧所不礼。后播贵,重游旧地,见昔日在寺壁上所题诗句已被僧用碧纱盖其上。春思入琵琶:把春天的情思付之琵琶而弹奏。用晏几道“琵琶弦上说相思”诗意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唐圭璋等著,唐宋词鉴赏辞典.南宋、辽、金,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8年08月第1版,第2399页2、 郭彦全编著,历代词今译,中国书店,2000.1,第416页
离恨远萦杨柳,梦魂长绕梨花。青衫记得章台月,归路玉鞭斜。
翠镜啼痕印袖,红墙醉墨笼纱。相逢不尽平生事,春思入琵琶。

  上片写词人对一位歌姬的怀念和对于往昔冶游生活的回忆。“离恨”两句,写怀念人物却不直接点明对象,“杨柳”、“梨花”以两个形象优美的事物来比喻被怀念的歌姬,给读者带来丰富的美感。柳丝飘飘柔媚非常,使人联想到歌姬那婷婷的腰。而“梨花”也曾被白居易形容为“梨花一枝春带雨”,描写杨玉环流泪的美容。杨柳,梨花使歌姬妖娆柔美,如花如柳的形象如立眼前。“青衫”二句,追忆往日情怀。“青衫”,唐时九品小官的服饰,这里借指作者本人。“章台”本为战国秦之宫殿,唐时许尧佐有《章台柳传》流传,后人便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处。

  下片走旧地重游,两人重聚。“翠镜啼痕”两句,写歌姬不忘旧情,终日以泪挂面,啼袖笼纱描写歌姬的病情。这几句词既香艳又有书卷气,可称是“好色不淫”“艳而不靡”。最后两句“相逢”,写两人重聚,百感交集,为表深情,女子把满腔情思注入琵琶,以此来表达“说不尽的无限事”。

  该词词语如杨柳梨花,啼痕印袖、醉墨笼纱等句使词焕发特异的艳美色泽。另外,该词表达了词人内心苦闷的心情,情感溢于言表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陆国斌,钟振振编,历代小令词精华,岳麓书社,1993.10,第484页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